第 1 步
高清倍数数码扫描
第 2 步
取色还原
第 3 步
上机录入电脑
第 4 步
选择仿宣纸纸张选定
第 5 步
数码印刷定制
第 6 步
装订成册
第 7 步
后道胶装
第 8 步
纯手工上线
第 9 步
成品交货










影印两部古谱后记
吾始祖政公 原籍江苏淮安,自明永乐二年(公元1404年)北迁河北省丰润县中门庄,迄今公元2017年共613年。清雍正七年至十年(公元1729--1732年)五世祖吴璿立谱,清乾隆四十年至五十一年(公元1775--1786年)七世祖吴炯、吴烺及八世祖吴珣、吴景瑛续谱,清嘉庆二十年(公元1815年)八世祖吴壮基重修家谱。后遭遇国难百年。
至公元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,十四世镜平禀承
先祖遗愿续修家谱。经多方查寻史料,在其贤母李葆贤鼎力帮助下,于公元1989年完成了重修续谱,《吴氏家谱谱序谱图》面世。
家谱是尊祖孝老美德的一种载体。家谱文化是丰厚灿烂的中华优秀文化中的一枝绚丽而古雅的鲜花。
现今,举国上下为振兴中华拼搏,已进入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冲刺阶段,但珍藏下来的乾隆版和嘉庆版两部家谱,既存世无多,更因二、三百年岁月沧桑纸质变化难以再继续传世了。虽然乾隆版只有一册,但有“谱序”;嘉庆版虽多草书(未及研读),但有六册之多,都非常珍贵。比如,乾隆版家谱,不仅新增了谱约、谱徵、墓祭,而且在深度拓展家谱内涵上有两大突破,比较集中地体现在七世祖吴炯于乾隆年间所请江苏淮阴(南系)同宗吴山夫之老友濠梁(今安徽凤阳县东北15里)学者何燧所撰《谱序》和七世祖吴烺于乾隆五十一年所立《谱约》之中。
一、首次溯源浭阳吴氏家族之根、之脉、之宗
乾隆四十一年《谱序》指出:吴氏族“盖自(均源于)
太伯(泰伯,吴氏开氏始祖),居于梅里(吴国都城,旧称泰伯城,后人建有泰伯庙,今无钖市东南梅村乡),号勾吴(国号句吴,勾的本字为句),迨周章(到吴国第五世)嗣封仍(沿袭)而不改(仍为句吴的首领),后世遂以国为氏。
至季札(吴国第十九代,让位、出走)启(开拓)延陵(农耕于延陵,后封延陵邑,今江苏常州市南淹城),族望益彰(子孙繁衍发达)。……老友淮阴(古淮阴县,为淮安府治,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)吴子山夫述其家世为延陵分脉,且言支属由淮阴迁畿辅(清代直隶省的别称,民国后改名河北省)者,予(我、何燧)未之深询。比岁(同年)丁未(用干支纪月算出应为乾隆四十年六月)以营田之役(因门徒买田)来浭阳,(会)晤吴君清夫(浭阳吴氏七世祖吴炯),清夫豪迈,士于宗谊(为宗族情谊效力),尤荐出所续家秉(柄,治国不失秉。以秉喻谱)一编(书简、书),属(通嘱,托付)予为序,知由淮阴迁此者七世矣。殆(竟然)与山夫曩日(不久前)之言相昭合欤(明显吻合)!”
这段序文载明:浭阳(河北丰润)吴氏之“根”为梅里太伯,之“脉”源自延陵季札,是延陵季札的分脉由江苏淮阴迁徙河北丰润的。并指明:江苏淮阴吴山夫与河北浭阳吴清夫同为延陵季札分脉,南北同宗两系所言家世如出一辙。
由此使后人知道了丰润吴氏从江苏淮安来河北之前的世代传承脉络,简要而清晰。
二、首次阐明浭阳吴氏家风之魂、之用、之规
乾隆四十一年《谱序》指出:“人心风俗之邪正皆起于门内,由斯志(思想意识决定)也。将举古人尊老、恤孤、劝学、训(教导)农、助婚嫁、振贫瘠者可次第行之,于
国家之培风(乘风,大鹏乘风高飞)、励(劝勉、鼓励)俗大有维系。安见延陵之系北与南不相代耶?!(大意:延陵吴氏不分南北两支脉均如此世代相传)是为序。”
此序文不仅揭示了吴氏优良家风源自“心正”之魂,而且指出树此家风正是“门内”修身、齐家之根本,更对助推国家发展、培育民间正风正气具有巨大意义。
乾隆五十一年《谱约》(族内教育与严格规定之总称)关于家规方面的具体内容,不仅有“劝读之意倍于耕”、“财礼妆奁但量力”等要求,更规定了做人的“四条原则”和日常生活“十不可”之规。四条原则是:“清白以宅(存于)其心;谨勑(同谨饬,严谨自我)以律其身;勤俭以御(持)其家;阴骘(暗中做有益于人的事)以和其行”。十条规定是:“一不可乱人妇女,二不可负人钱谷,三不可占人田地,四不可夺人玩好,五不可望人财物,六不可贵人饮食,七不可拣择便利,八不可訾(诽谤)毁尊长,九不可酣饮游荡,十不可好胜斗讼(争吵争辨)。”
这一《谱序》和《谱约》,让我们看到了:从明永乐到清乾隆三百多年的拼搏奋斗,在丰润吴氏族人步入“小康”之际,修族谱、明世系,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,而把数百年培育起来的优良家风,总结概括,写入家谱,更为后人留下了宝贵财富,突显了吴氏家族的优秀文化底蕴。
有鉴于此,镜平精心筹措,影印了这两部珍贵的古谱,做了一
件既有益于保存优秀文化载体,又使族人能够分享这一传世珍宝,以传承吴氏古朴家风、优良传统的善事。其功大焉!
切望族人珍存此影印古谱,更望族人细心研读、发扬尊祖孝老、
正心自律、勤俭善行、劝学爱国之传世美德,书此后记。
时公元二零一七年六月十七日 敬记
更多的家谱、宗谱、族谱设计、制作介绍文章:
家谱、族谱、宗谱设计、印刷制作工艺流程介绍--上海虔城家谱印刷制作工厂提供
家谱画册设计与族谱精装样本设计,宣传册设计分析-上海专业设计公司倾情奉献
简单分析几种常见的家谱、族谱、宗谱排版印刷设计工艺展示介绍
家谱封面设计,堂宗谱的由来发展与族谱设计流程及印刷工艺纸张选用介绍-上海专业家谱设计公司
南充王氏分支族谱设计(部分)-上海专业家谱设计、制作机构搜集整理
钱氏家谱设计、排版、纸张选取、印刷制作成品展示-上海家谱设计、印刷制作公司精心打造精品家谱印刷
您知道为什么中国人,必修家谱、宗谱、族谱吗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