提及平面字体设计,广告人熟知的Logo设计,包装设计,海报设计等等,都需要字体设计。但是对于专业的字体设计师而言,字体设计没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下面,就以申通快递、万达影业、百事可乐、万科等四大名声显赫的品牌Logo字体设计为例,来具体分析下,商标字体的设计
1.申通快递

这四个字,在小编刚看到的时候,第一印象,这是利用常规黑体进行的设计改造,而最明显的改造痕迹就是在横竖线端点的圆角修饰,如“申”字左右两侧竖线的上下端点均有这样的圆角,如“通”字、“递”字的走之旁,每一个细微部分也都有这些圆角。圆角的添加在此类设计手法中是一种很实用的修饰手段,因为既要保留黑体字端正大方的字体风格,又要使其区别于常规字体,使其具备简洁而鲜明的设计特质,这就要求小编们有非常清晰的设计脉络:哪里可以改变,哪里不可以改变。在这样的形式里,小编认为,笔画端点处的圆角是可以适当添加的,但要有所规律,不能随意,而黑字体基本的笔画结构,就应保留,不能大改,常规黑体的某些笔画在扩展之后,小编们会发现撇捺曲线上的某些锚点是不规则的,导致笔画放大之后会不顺畅不自然,像这样的细节问题,小编们就可以进行简约处理,使线条的边缘自然舒适起来。
让我们重新回到这四个字中来,下面是小编观察到的几点问题:
1,圆角添加毫无规律性,拿横线来讲,有的横线,在其左下和右上出现了圆角,而有的却是出现在了左上和右上,有的地方则干脆没了圆角。这样的不规律和随意性,导致字体显乱,不平稳,请不要告诉小编说这样的处理是灵活,是不拘一格,这样的品牌字体,根本不需要如此的“灵活”,“灵活”了就没有了稳定性和说服力,“灵活”了,就丢掉了此类字体设计的初衷和方向:
2,笔画粗细和字体结构的错误,与圆角处理的失误相比,这个错误并不是特别严重,但这些细节也是导致字体不够美观不够耐看的原因之一:
先说结构“申”字上下标注部分显空,导致“申”字显小;“通”字左上角的点与右上角的横相比,左低右高,导致走之旁和“甬”部脱节,再说粗细(下图),“甬”部内的两横一竖均显细,“弟”部内的三横一竖也显细;顺便,强调另一个小问题,“快”字右下角的撇捺,在曲线弧度处理有错误,线条很不自然。
最后,原字体与修好后的对比图:
总结:字体设计需要创意,但创意不代表随意,设计变化程度的大小应根据行业属性和品牌定位严谨进行,绝对不能想到哪里做到哪里。
2.万达影业
万达影业,小编在网上看到这则字体logo时,其文字介绍是这样的:“全新的万达影业厂标,其风格充满了浓浓的东方气韵,意境别具一格,大胆启用东方的理念和视觉来诠释源于西方的电影工业,并不希望去抄袭模仿好莱坞的厂标和理念,而是想树立中国电影的市场和独特定位。”这样的愿景和期待是非常美好的,但真正落实到了设计执行,却远远没有达到该有的意境和效果。
让我们开始理智的分析这例设计:
1,东方气韵,在本字中,具体表现为传统印章的设计形式,既然要追求这种感觉,就应该表现出平稳端庄的字体姿态,但在本设计中,有两个细节完全颠倒和打破了这种风格:第一点,四个字与外围正方形的连接欠妥,这样的连接是随机的,任何与外围边框距离相近的笔画都可能延长并相连,这就导致了整体秩序的不规则;第二点,“影”字和“业”字中各有两条竖线的端点添加了圆角修饰,这样就显得这两个字特殊和另类,与上面两个字的连贯感不强,所以,这四处圆角是建议舍弃的。
2,字体结构和笔画粗细的错误 ,具体如下:
万字;A,右侧竖线偏右,导致字体左轻右重,左空右满; B,AB两条竖线,左粗右细;C,此次横竖两笔画之间的切口,毫无根据和缘由,与其他字不协调;D,上下两横线距离过近,上满下空,与A点问题类似。达字;A,“大”字部分,“一撇一捺与短竖”的组合,应与横线中间对齐,左右对称为美,现在明显偏左;另,撇捺偏细,与上下侧和左侧笔画线条形成鲜明对比,撇捺应加粗。“影”字;A,横线过粗,导致中间部分过挤;B,笔画间隔过近。
3,请仔细观察最上方的AB两图,A为单中文字体,B为中英文组合,在本例中,B图中的中文部分与A图的中文有不同之处:第一,万字的切口消失不见了;第二,达字左上角的点与外围横线也不再相连。同一系统之下的不同组合,却出现了完全不同的设计细节,而这些细节也并非是为了适应环境而做的灵活改变。小编认为,这是纯粹的粗心和不负责,鉴于这样的问题,小编基本确定“影”字中间遗漏的一点,也并非故意而为之,而是做着做着,忘记了。(这个点也完全没有省略的必要,减细原本显粗的中间横线,在其上方自然添加一短竖即可)
最后,原字体与修改后的对比:
总结:虽然一个品牌的成功或失败,与logo设计没有必然的关联,但既然要做,就理应尽心尽力,当然,设计很大程度上是抽象的,好坏都在一念间,也很难做到完美无缺,但起码的设计常识和职业态度,小编们要铭记于心,不能放弃。小编在微博上提到这个字体时,有人这样回复:这个东西不是做给小编们设计师看的,还有,无论做成什么样,人家品牌这么大,公司这么有名,也不会因为这么个小logo,影响到公司发展。小编的回答是这样的:1,这样的错误是对客户的极大不负责;2,再说严重点,是在糟蹋汉字;3,设计师也是消费者,也是观众;4,小编们不能因为普通大众对设计的不重视,就随意妄为,这也不利于中国设计的发展进步。话题说大也大,说小也小,但作为设计师而言,小编想这可不是什么小事。
3.百事可乐

这是一例典型的争议字体,之前也有过很多争论,甚至是争吵,当时牵扯话题太多太广,完全超出了只讨论设计的范畴,很多人依旧在搬出这样那样的理论,为这个设计喊冤叫屈,稍加总结,也还是如下说法:1,受客户的控制或要求,设计才最终被扭曲变形,成了这个样子,设计师是无辜的;2,如此大的品牌字体,不是由一人完成,是多人合作的结果,所以造成了设计细节的各种不协调;3,又是这句,这种国际知名的大品牌,无论字体做成什么样子,都不会影响消费者购买,这些大品牌有很强的营销和推广体系,logo设计只是很小很小的一环,所以,设计成什么样也无所谓……诸如此类的态度和看法,层出不穷,不再一一列举。这些,都是设计之外的因素,统统排除统统丢到一边,让小编们单纯一些,只回归字体,只看设计细节:
1,“百”字;
下面的“口”形部分与上面的横线没有居中对齐,“口”形明显偏右,建议对齐,其中的短竖,也可放在中间;
2,“事”字;
“口”形的圆角设计在左下角和右上角,虽然此处的“口”,与“百”字“可”字中的“口”对比,是明显扁平的,但为其单独添加的圆角修饰,仍然显的很不协调,与整组字体不融合;而“事”字下方标注的横线,是偏粗的,导致中间部分过紧,此处横线完全没有加粗的必要;还有,本字最下方红色圆圈标注部分,是两横线的间距问题,两横距离偏远,而上方六条横线却很近,这就导致了字体重心偏上,再加上“事”字最顶端的竖线开头,仔细观察的话,“事”字就比“百”字略高了一些,在此处,建议“百”字上方的横线稍加上调,“事”字上方的开头竖线稍加下调,一上一下,也并不需要完全顶对齐,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;
3,“可”字,此处竖线上端的弯转是莫名其妙的,建议去掉;
4,“乐”字,上面的斜线和下面的撇捺,使得整个字体很不端正,歪歪扭扭,完全与前面三字脱节,标注斜线可以用水平的横线,而撇捺的笔画,除了位置下移之外,其上方端点处也应该是切平的,两撇捺的高度也应是一致的,不能高低不一。
最后,原字体与修改后的对比:
总结:字体是非常细腻和精致的,每一个部分的左右高低,每一个笔画的长短粗细,都需要细心揣摩和反复调整,直到达到相对完善的地步。之说以不敢讲绝对完善,是因为即便是设计水平完全相仿的两个人,面对同样一枚精心设计的字体,也可能有不同的意见看法,但把话说回来,如果面对一例较为粗糙的字体,看法就很可能基本一致了,因为这样的字体暴露的问题比较多,而且很明显。
把明显不好的地方回归到相对合理的状态,即便只是很少的改变,这也是进步。
4.万科
万科的新logo,这是前段时间的一大热点话题,大家对这个新设计议论纷纷,小编想是必然的,之所以说必然,是因其错误的显然。关于这例设计,网上的介绍是这样的:“新的标识设计顺应了新的定位,在原有的标识系统上做了大幅度更新,凸显出万科国际化的发展方向与万科将以更细致、更谦卑的姿态贴近客户。”是的,更新达到了,谦卑达到了,但是,细致和美都没达到,而国际化的发展方向,更不代表放弃设计美感。
在微信上也看到有人在说这个话题,大概是这个意思:不管设计的怎么样,万科的新logo得到了广泛讨论和关注,成了一个热点话题,这就是设计的成功。对此看法,坚决反对,一个大公司大企业,不可能以这样的话题效应为荣,得到大众的认可和欣赏毕竟比得到鄙视和非议更舒服一些,这就好比凤姐之于范冰冰,凤姐虽然也很出名,话题很多,但是以丑为名,如果给她一个选择,她也想拥有范冰冰一样的容貌吧,在此仅作比喻而已,凤姐的粉丝莫打小编。
好,我们还是抛开其他话题,抛开其他无关背景,理智平静下来,好好的看一下这个字体到底是怎么回事。(英文设计问题固然也有,但在此不做分析,暂只讨论中文)
“万”字,撇的下端,水平切割不甚合理,导致笔画别扭,不自然;“科”字问题更为严重,左边“禾”的部分,上大下小,一撇一捺位置应下移;右边“斗”的部分,两点处理不恰当,横线过高,导致字体下半部分显空。
最后,原字体与修改后的对比:
总结:改这个字不难,因为字体本身不需要加入过多设计元素,只需实现最基本的设计原则即可,这也是更新标志时原本的设计目标:细致,简约,平和,顺应国际风格与潮流。只不过,原设计只把这层意义和愿景保留在了理念里边,而没有真正通过外在的设计形象表露出来,改变传统、更新形象、适应形势的想法和目的,这无疑是对的,但是设计方式和表达方式也很重要,如果做不好,理念和精神所带来的共鸣就会大打折扣。小编所了解小编所观察的,不仅仅万科的设计是这样,很多知名品牌的新logo新字体,也存在这些问题,虽然,为他们提供设计服务的是很多大公司。
注:以上四例典型字体的设计分析,纯属个人看法和建议,仅作设计交流,不存在对原作者的任何批评和指摘